吉林省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1.宁夏平原自古被称作“塞上明珠”,“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岁无旱涝之虞”。读图回答问题(1)—(4)题。(1)从外力作用看,宁夏平原的地貌类型是()A.风蚀平原B.冲积平原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2)对本地区河流水文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落差大流速快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小C.河流含沙量小D.冬春季节易出现凌汛(3)制约当地水稻生产的因素是()A.昼夜温差大B.低温冻害C.土壤贫瘠D.年降水量少1(4)宁夏平原“地饶五谷,岁无旱涝之虞”,主要原因是()A.地处贺兰山山麓,冰雪融水丰富B.地处贺兰山迎风坡,夏季降水丰沛C.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稳定D.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少2.铜价持续高位提升了人们对铜矿的开采热情,世界各矿业公司纷纷提高资源勘探力度,新建扩建铜矿产能。我国铜矿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云南省,读图回答(1)—(2)题。(1)铜矿的品位一般都比较低(多数在1%左右),故粗铜的冶炼基地应该布局在()A.铜矿产地B.能源基地C.消费市场D.廉价劳动力所在地(2)云南省长期向外输出粗铜,近年来加大了精炼(电解)铜的发展,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升级。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升级,能充分利用云南省的优势资源是()A.丰富的劳动力B.高端的技术C.广阔的市场D.丰富的水能3.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雨林的前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据此回答(1)~(3)题。(1)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A.雨林中土壤贫瘠B.自然灾害的影响C.人类的开发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2)热带雨林地区商业性伐木的原因是()A.借以获得更多的粮食B.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就业机会C.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D.扩大牧场,出口牛肉获取经济效益(3)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B.移民亚马孙平原C.吸引国外投资者在此开辟肉牛牧场D.建立自然保护区4.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2C.过度农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5.区域发展阶段与主要部门组合正确的是()A.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B.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C.工业化阶段——以资金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D.传统农业为主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6.下列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组合,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黑土B.江南丘陵一亚热带季风气候一黄土C.内蒙古东部一干旱区一温带草原D.青藏高原一太阳辐射强一热量足7.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B.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C.山西省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D.山西省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8.右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9.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B.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C.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D.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10.地理信息技术包括()①RS;②GPS;③GIS;④GDP;⑤GNP。A.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