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老人与海鸥【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3.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9个词语。2.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一、揭示课题1.导入: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2.板书课题,强调“鸥”的笔顺。齐读课题。3.海鸥——大海上空飞翔的鸟儿,老人呢?他是谁?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段描写。媒体出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被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1)指名读。(2)交流: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小结过渡:这是一位十分简扑的老人,这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说明:通过导入,能让学生了解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引出课题后,教师出示文中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凸显主人公,引起学生的阅读注意,为学生情感体验做准备。二、初读感知1.媒体出示初读建议:(1)轻声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2)边读边思考,完成填空:老人()海鸥,海鸥()老人。2.学生自主预习。3.交流:(1)认读词语:媒体出示: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2)接龙分节读课文,正音。(3)交流填空:老人()海鸥,海鸥()老人。4.根据大家的交流,课文可以分为2个部分,谁能试着在文中标出?(第一部分从第1小节—第13小节;第二部分从第14小节—第19小节。)说明:字词学习可以通过预习、小组交流来完成,但老师要注意参与学生学习中,了解学习情况便于指导,不要将此流于形式;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三、再读课文,质疑1.媒体出示再读建议:(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2)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有哪些地方,让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2.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说明: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进一步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并获得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再读环节,教师要注意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备下节课教学释疑。四、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2.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一、复习引入1.读课题,说说“老人()海鸥,海鸥()老人。”(媒体出示)2.作者是如何描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体会。二、研读课文1.轻读课文第一部分,同桌合作找一找老人爱海鸥的句子。2.交流。重点指导:(1)喂海鸥:(媒体出示第2、3小节)①每天步行二十余里,是什么给了老人这么大的动力?(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②抓住描写老人的动作——“放、退、撮、边走边放”,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抓住描写海鸥的动作——“应声而来、扫、起起落落、排成、飞成”,感受老人和海鸥之间默契的配合。③重点指导朗读比喻句:“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让我们想象当时的场面,那是一幅灵动的画,一首美妙的旋律。(2)唤海鸥:(媒体出示第4小节)①老人给海鸥取了什么名字,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多么有趣朴实的名字,老人亲昵的呼唤,就好像呼唤自己的儿女。)②重点指导朗读第8小节,进一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了解,对海鸥的爱。(媒体出示第8小节)(3)谈海鸥:①哪些词句看出老人爱谈海鸥?(一谈起海鸥老人就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