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下第三单元比例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原来长方形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放大后的长方形画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1.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就是把原来长方形按()∶()的比()。〈填“放大”或“缩小”〉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表示什么?2.如果把第一幅画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表示什么?3.怎样根据对应边长的比判断是把图形放大还是缩小?二: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长方形。1.先把下面的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长是()格,宽是()格;再把原来的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是()格,宽是()格。分别在图中画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注意合理分布图形)(参见课本例2图)2.观察上面的三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三: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其他图形。1.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想一想,该怎样画?量一量,放大后三角形斜边的长和原来三角形斜边的长有什么关系?2.按1∶2的比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1小学数学六下第三单元比例3.组内交流。【检测反馈】(1)图中()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的比放大的。(2)图中()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的比缩小的。2.按2∶1的比画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划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参见课本练习九第2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