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文科)(考查时间:90分钟)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②校园文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轰轰烈烈③共和国60年国庆大典举世瞩目④中国海监船在钓鱼岛海域执法巡逻⑤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气势恢宏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⑦九寨沟风景宜人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②③⑤⑥⑦2.“留在一个人脑子里和心灵中的乡音和留在他话里的乡音一样多”,拉罗什福科的这句话告诉我们A.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D.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上述观点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B.肯定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D.认为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4.从1997年《哈利波特》首部作品诞生,到2011年8月终结版电影在全球上映,其在全球的图书、电影、主题公园等,各种开发价值已超过300亿美元,这启示我们A.垒实经济基础,壮大文化产业B.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C.增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D.防止文化渗透,反对霸权主义5.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①包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③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④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6.作为中外交流的港湾,香港人创造了一大批中英混用词汇,“hold住”就是其中一个。“hold住’: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住,坚持,要充满自信,从容应对。该词语2008年就开始出现,2011年随一档节目而爆红网络,成为新的流行词汇。以上材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③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来源和动力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2011年新学期.我国部分省市对中小学课本进行了修订,大多选录了四书五经中的文章。专家认为,选读四书五经是好事,但没有选择地让孩子学四书五经是开历史倒车,其中所隐含的奴性文化,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麻木。这告诉我们A.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前提和基础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C.对待传统文化中落后和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用心爱心专心18.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唯一表现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9.2012年5月,一条名为《“丨”竟然是个汉字》的微博在网上疯传。“丨”不但是个字,念“gǔn”,而且还是一个多音字。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0.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借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向往,我国以“天宫一号”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引起了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