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政治生活》行为主体知识归类一、公民——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2)公民对政府的态度: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2)公民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备注: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原则包括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注意: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平等。②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指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即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①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②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注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5、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民主选举①我国的选举方式: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它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并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的基本国情。(2)民主决策①民主决策的重要性:A、政府是一个重大决策,往往会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B、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C、随着民主1形式的日益丰富,公民将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②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C、社会公示制度D、社会听证制度③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A、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B、(决策者角度)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C、(公民角度)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同时,参与民主决策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3)民主管理①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②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村民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③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