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练习50题(含答案)1、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叠放在一起的物块和长木板B质量均为m=1kg。当B板右端通过水平面上C点时,物块A在板的左端且向右速度为v0=4m/s,B板向左的速度v=2m/s.并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0.1,g取10m/s2。当B板右端进入在宽d=1m的PQ区域内时,B板就会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使B板最终从左侧离开该区域,已知A始终没有滑落B板.求:(1)经过多长时间长木板开始向右运动?(2)B板右端J边刚进入边界P的速度;(3)在恒力F可能取值范围内,B板右端处在PQ区域内的时间t与恒力F的关系。答案(1)2s(2)1m/s(3)解析:(1)板:,得m/s2(方向向右),得s(2)板进入PQ区域前已经与物块达到共同速度方法(1):根据动力学方法:,,得m/s2(方向向左),得s,m/s方法(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s(3)假设J边进入PQ区域,刚好能到达Q边界vt=0,得=0.5m/s2恒力临界值(N)假设J边进入PQ区域后A、B刚好能一起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块A:,得1m/s2恒力临界值(N)①当1N2N,A、B发生相对滑动,但板做(往返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对板B:得(s)2、如图所示,半径r=0.2m的1/4光滑圆弧形槽底端B与水平传带平滑相接,传送带以v1=4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其右端C点正上方悬挂一质量为m=0.1kg的物块b,BC距离L=1.25m,一质量为m=0.1kg物块a从A点无初速滑下,经传送带后与物块b相碰并粘在一起,在a、b碰撞瞬间绳子断开,a、b沿水平方向飞出,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C点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0.8m,a、b两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1)滑块a到达底端B时对槽的压力(2)滑块a到达传送带C点的速度大小(3)求滑块a、b的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答案(1)3N(2)3m/s(3)0.6m解析:(1)从A到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在B点对滑块有:带入数据: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槽压力为3N,方向竖直向下(2)滑块在传送带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③设滑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则有④由①③④得vC=3m/s<4m/s由此可知滑块到C点的速度大小为3m/s(3)设两滑块相碰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得mvC=2mv⑤a、b从C点水平点后有:x=vt⑥⑦联立⑤⑥⑦解得x=0.6m3、如图(甲)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过P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开始计时,选取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1)物体在0~4s内和4~10s内的加速度a1、a2的大小;(2)力F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10s末物体离P点的距离.答案分析:(1、2)由v﹣t图分别求得由力F和没有力F作用时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3)设10s末物体离a点的距离为d,d应为v﹣t图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解答:解:(1、2)设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1,则由v﹣t图得a1=2m/s2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1②设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由v﹣t图得a2=1m/s2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2④解①②③④得:F=3N,μ=0.05(3)设10s末物体离a点的距离为d,d应为v﹣t图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则:d=,负号表示物体在a点以左答:(1)物体在0~4s内和4~10s内的加速度a1、a2的大小分别为2m/s2、1m/s2.(2)力F的大小为3N,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05;(3)10s末物体离a点的距离为2m.4、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以4m/s的速度向上运行,在传送带的底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8,AB间(B为顶端)长度为25m.试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物体的运动性质(相对地球)(2)物体从A到B的时间为多少?(g=10m/s2)答案(1)物体先以a=0.4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传送带速度后,便以传送带速度做匀速运动(2)11.25s5、利用下图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A.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滑轨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B.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