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滩上的雕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滩的有趣、美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2、学习作者用“总分”结构和排比段式描写“我们”创作雕塑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教学难点: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海滩图片,创作的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复习学习批读课文的方法,并用这样的“批读法”学习课文。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海滩上的图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描写了哪些雕塑。3.我们觉得这些图案太简单了,于是就萌发了大胆的构想。这构想是什么了?继续学习课文。二、合作共进【探究研讨】(组评:ABCD)1.默读课文4-10段,边读边思考问题1:课文四到十自然段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思路导航:(1)第四自然段是一个什么段,起什么作用?(2)五自然段和六到十自然段是什么关系?(3)六到九自然段用了什么段式?体会“挖、掘、堆、垒”几个动词的生动、准确。十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省略了什么?仿照六到九段的句式续写。学习反馈:(1)第四自然段先写“我们”不满意动物们的设计,再写“我们”将有更大胆的设想。这种具有()作用的段落叫()段。(2)五自然段写“我们”要创作全新的雕塑,然后六到九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我们”创作了大运河、人工湖、大山和新的家园这些雕塑,这样的写法是()式结构。(3)六到九自然段用了排比的段式,写出了“我们”在创作时的快乐、激动。第十自然段省略了可能还设计了一些雕塑。发挥想象,请仿照前面的段式补充出来:第1页共3页(4)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抽读、赛读、齐读等。)2.抽生读11~14段。(1)师:当你们精心设计的雕塑被浪涛吞没时,心情如何?海边的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齐读11~14段。(2)读批注,体会“收藏”一词的精妙。(可用换词法体会。)学习反馈大海真是慧眼识珠啊,知道这是我们自己的创造,喊着智慧的火花。四、总结全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好处文章先写我们看到图案,再写我们不满意,重新创作了雕塑。最后写大海收藏了“我们”的雕塑,没有懊丧。这样写来条理清楚。五、作业布置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石像有一块石头被刻成神像,抬到庙里去供奉,受到人们的跪拜和崇敬。后来,人们把庙宇改派了别的用场,同时也将这块被刻成神像的石头搬去做了墙脚。“我真不幸啊,怎么会遇上这样的事呢?”石像抱怨着,诉说着自己的遭遇,认为人们把它安置得很不恰当——大材小用了。“依我看,”另一块石头说,“你在这里的位置,顶合适。要知道,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对人们有益的事,比起做一个高高在上,光摆架子,却没有一点用场的偶像来要有意义得多!”(1)石像为什么要抱怨?(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想法?请写下来。2.小练笔:作者用“总分”结构和排比的句式描写了“我们”创作雕塑时的情景。请你也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一段话。六、板书设计3海滩上的雕塑大运河人工湖海滩上的雕塑图案大山收藏家园(热爱、向往)七、课后反思全文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其快乐。第2页共3页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