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单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1、掌握生字。借助译文,理解词语,理解句意、文意。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用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4、理解课文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背诵课文。学习内容分析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美与丑”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课文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的故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学生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译文和对重点词语理解读懂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读故事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信息技术运用说明一、情趣引路,轻松入话。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都读了哪些课外书?2.在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成语,它们是我们几千年历史的积淀。通过读成语故事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成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成语,叫东施效颦。(板书:东施效颦)三、学习课文,出示学习目标1.检查自学效果。a.生字b.解题c.作者2.学生自由读文,画出不懂的字、词。3.教师范读课文出示幻灯片展示课题《东施效颦》4.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一个读原文,一个读译文。5.利用不同的方法合作学习,继续读原文和译文。四、小组合作研读探究,理解文意问题一:为什么村子里人的看见东施的样子都远远避开或不出门呢?因为东施本来就很丑,再加上刻意模仿,五官再添愁苦之态,奇丑无比,令村里人见她都远远避开或不出门。问题二:西施捧心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东施捧心皱眉的样子为什么丑?因为西施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本身就有美丽的容貌,她难受忧伤的样子也一定很动人,别有风韵。而东施忽略了二者的本质上的差异,在原本丑的基础上,却硬要盲目地效仿,让五官又添上愁苦之态,自然奇丑无比。问题三:课文为什么没写东施丑到什么程度,而写人们的反应?作者大胆舍弃对其眉、眼、口鼻等的具体描写,完全从侧面着笔,去描写东施仿效西施后的丑态引起人们的反应。用“里人”“坚闭门而不出”和“挈妻子而去之走”的行为描写进行侧面烘托。周围的人都在因东施的样子而争相离去,我们就自然不难想象出东施的丑陋形象。作者用这样的描写方法去启发和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让我们去创造“东施”一个自己认为最丑的东施形象,不同读者心目中的东施虽然各不相同,但同样都会是丑陋、愚蠢、可笑的,这样,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问题四:说说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A.不切实际地照搬照抄,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B.不能盲目地去模仿,如果一味地模仿别人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C.做任何事都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模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出示古代四大美女的图片出示幻灯片展现课文主题五、拓展训练东施是模仿西施为何招来众人的笑话,以后她该怎么办?请你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六、随堂练习七、作业:1.背诵课文。2.做完语文练习册部分习题。八、板书设计:东施效颦《庄子》东施:自然流露西施:刻意模仿——适得其反个人反思《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美与丑”的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本课虽是文言文,但文章故事性强,学生通过读译文,理解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要求学生画出描写西施美的句子和东施丑的句子,并让学生用词语形容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