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乡愁》、《我为少男少女歌唱》语文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乡愁》、《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新诗的特点。2、把握诗中的意象。3、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4、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乡愁》一、作者介绍: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194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外文系、厦门大学外文系。1949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求学。1953年与覃子豪等创立蓝星诗社。1956年在东吴大学兼课。1957年主编《蓝星》周刊。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主编《现代文学》及《文星》。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曾两次赴美国讲学,任密西根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寺钟学院客座教授,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州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返台后相继任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后兼任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1984年返台任教。其诗作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视域宽阔,意象新丽。其散文作品富于诗意,文字典雅、俊逸而雄浑。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王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等。二、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朗读指导: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第三节,注“啊”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生死离别)。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三、鉴赏诗歌: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明确: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3、全诗是按照什么顺序结构全篇的?(请在诗中找出依据)明确:时间顺序。4、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明确: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5、乡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明确: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6、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形式上并列,实际上层层推进。7、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将抽象的情绪化物化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明确:这是正语反说,“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8、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明确:前三个意象联结的是亲情、爱情,这节连接的是爱国情。感情的升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