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以某区域荒漠化现象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2.结合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考查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开发、保护措施。3.结合农业生产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利用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考查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破坏原因及保护的意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讲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地区及一些________地区的土地退化,是________等自然因素与人类________相互作用的产物。2.过程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________和________。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________,②为________,③为________。(2)年降水量:图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________也随之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________使脆弱的生态环境____________。三、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对________、________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破坏原因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燃料(1)______草药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增加收入(2)______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放牧牲畜人为因素分布区破坏原因(3)______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4)______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的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________,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________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________环境。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预防的威胁扭转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维护________与提高________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________;(2)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1.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变异过度的经济活动2.水土流失生产力长期丧失3.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二、1.1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400mm200mm50mm3载畜量2.地表水流水植被沙质沙漠风沙3.气候异常失衡三、1.1人口激增2土地资源水资源2.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4水资源利用不当四、1.日渐丧失持续生存2.1潜在荒漠化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2生态平衡经济效益3.1水资源2生物措施工程措施3农林牧4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读下图回答问题。(1)我国图示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案:(1)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2)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自治区(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的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早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