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二十九)(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3届淮南一模)右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解析】由图可知,鹿的种群数量K值在不停地变动,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错误;c点时鹿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再增加,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B正确;a点之后鹿的种群数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点之后鹿的种群数量上升,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C正确;cd段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使鹿的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答案】A2.(2012·海淀期末)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数量变化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解析】样方法调查芦苇密度时应随机选取样方,A错误;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B正确;每天定时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的数量,C正确;在随机选取足够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答案】A3.(2013届合肥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解析】拟谷盗种群在第50天前增长率最大,50天以后增长率降低,A错误;拟谷盗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等因素制约,B正确;由图可知,两种1仓库害虫的关系为竞争,竞争强度为弱—强—弱,C、D错误。【答案】B4.(2012·徐州模拟)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解析】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答案】B5.(2012·安庆模拟)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解析】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稻田秧苗的均匀分布(即合理密植),可以达到对光能、水、肥等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产量;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投放饲料保证鱼正常的能量需求;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答案】B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中的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即标志重捕法,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可以得出:N∶50=42∶13,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50×42)/13=161.5。【答案】D7.(2013届黄山七校联考)如图为生活在定量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速率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