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悟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3.能初步感受故事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4.能依据情境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板书设计:灰雀伟大的列宁爱灰雀,爱男孩普通的男孩爱灰雀,也诚实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灰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灰雀,列宁,男孩)(出示PPT1:第一自然段)就是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咱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读,起:(学生齐读PPT1)二、细读第1自然段,从列宁的行为感受他爱灰雀的心。(出示PPT2:小话筒的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小话筒读到这啊,它有了自己的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孩子们,小话筒,是从哪里发现的?打开书,你们再回过头去,看看这段话。(孩子自由地读课本第1自然段)小话筒发现了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它从哪儿发现的呀?谁想好了(请3位学生发言)孩子们,你看,列宁仰望着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好吃的,这些都是列宁为小灰雀做的一些——(事情),是的,这叫做列宁的行为。(板书:行为)仰望着灰雀的列宁,他在对灰雀说话呢,听,他在说(稍微停顿),他在说什么?仰望着灰雀的列宁,还在说——仰望着灰雀的列宁在说——(请3位学生自由回答)三、品读2-10自然段,从对话感悟人物心情。(一)初读感知男孩和列宁一样,爱灰雀,他们爱小动物的心是一样的。瞧,读着列宁的行为,我们就可以了解他喜欢灰雀的心了。不过,这是小话筒的发现,不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聪明,你们能不能有所发现呢?来,拿起课文轻声地读一读2-10自然段。看看你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发现,你发现什么了,就赶紧举手。(生自由地读课文2-10自然段)(请若干学生回答他们的发现,如果说到男孩把灰雀抓走,往下引导)男孩把灰雀捉走了,你从哪儿知道的?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啊?(因为他和列宁一样也很喜欢灰雀,当孩子回到这一句时,板书,边写边说:列宁爱灰雀,小男孩也爱灰雀。)瞧,你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老师把你的发现记在上边了。哪个孩子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谁来?(列宁爱灰雀,小男孩也爱灰雀。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说到这呀,你们了解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吗?孩子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这段话。(出示PPT3:列宁简介)一看咱们知道,列宁做了好多好多的事,这些事小小的我们可能还不明白,但是有一点你肯定明白,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哪?这段话里面就有一个词,你逮住了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伟大的人)(板书:伟大的列宁)相对于伟大的列宁来说,我们这个小男孩他就只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了?——(普通的男孩)看到老师写的两句话(此时板书),不知道你有新发现没有?(他们两都爱灰雀)哦,无论是伟大的列宁,还是普普通通的男孩,他们爱小动物的心都是——(一样的)那我们就用一样的爱,往下继续读书,去继续我们的发现之旅,我们这节课就比赛,看谁的发现最多。(二)再读对话,体悟人物心情,了解提示语的形式。(出示PPT4:2-10自然段)好,孩子们,读读这段话,咱们一起看着屏幕来读。注意带上列宁的爱,还要带上男孩对灰雀的爱。(生齐读)孙老师也有一个发现了,我发现里面不仅有列宁对灰雀的爱,有男孩对灰雀的爱,还有我们班小朋友对灰雀的爱。孩子,这是列宁和一个男孩,他们之间在——对话。(板书:对话)1、从提示语体会人物心情(出示PPT5:只有提示语的对话)孩子们,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对话,没准啊,你会有一些很有趣的发现。来,仔细地看,不知道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思考)看看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什么呢?(提到括号里的红色字)自言自语的意思是自己一个人小声嘀咕,列宁真的是和自己说吗?(不是)他在和谁说呀?——(小男孩)。为什么要跟小男孩说?(他要告诉男孩灰雀很可怜。让男孩把灰雀放回来。)瞧,这个词,我们读出了列宁的心思来。男孩肯定地说,他一定在心里边想什么呀?(生回答: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