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人教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20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A.猫吃鱼B.人吃蘑菇C.青蛙吃昆虫D.兔吃草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渐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3.下列不属化学信息的是()A.植物生物碱B.植物有机酸C.性外激素D.植物花粉4.烟草植株受到蛾类幼虫攻击时,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A.告知同种的其他植株,让其产生有毒物质B.夜间能够驱除活动的雌蛾C.白天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幼虫D.包括B、C两项5.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比较()A.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强,后者恢复力稳定性强B.前者恢复力稳定性强,后者抵抗力稳定性强C.前者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后者D.后者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前者6.如下图所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素季节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A.提高光照强度破坏了硅藻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硝酸盐的量C.光照强度提高增加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是养分降低D.硅藻数量下降导致养分降低7.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③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⑦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1A.①③④⑤⑥⑦B.①③⑤⑥⑦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④⑤⑦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9.“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不是10.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现多种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A.白蚁B.蚯蚓C.蜘蛛D.蛇11.分析如下图所示曲线,该图不能表示的是()A.pH增大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B.植物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C.ATP生成量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D.在草―→鹿―→狼这一食物链中,大量捕杀狼以后,鹿的数量变化曲线12.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酵母菌B.水稻C.大肠杆菌D.蓝藻1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14.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C.增加物种的数目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15.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A.甲是热带草原,乙是热带雨林B.甲是热带雨林,乙是温带草原C.甲是冻土苔原,乙是热带雨林D.甲是热带苔原,乙是温带草原1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17.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8.如下图所示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2D.物质更新19.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