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3、学会感恩,感受自己父母不同的爱,学着回报父母的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会受到──表扬,做错了会遭到──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却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极端的评价,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2、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预设:发现双引号(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是引用父母对巴迪的评价。发现“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引: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评价组成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至14自然段。【出示课件: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和父亲各自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请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母亲、父亲和“我”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词句,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3、交流: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表现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的身上。……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板书(鼓励)(1)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神态、语言、动作)1(2)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高兴、兴奋、惊喜、自豪……)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指名读、齐读。我就是作者,谁来读读,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师点评:我看到了你的眼睛亮亮的。谁的眼睛再亮点,请再读一次。(3)“嚷”是什么意思?(喊叫)像母亲那样嚷一次?一起嚷一次!(4)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我们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母亲?(慈爱、慈祥)慈爱的母亲给了小巴迪莫大的鼓励。(板书:鼓励)(5)此时,我的表现是怎样的?(既腼腆又得意扬扬)4、我此时最想什么?为什么?(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是因为——(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我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自豪、迫不及待……)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指导读句子。投影句子品读:我简直有点迫不及待,想赶忙让父亲看看我的诗作。(迫不及待是什么样子的呀?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的到来。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我为什么会自信满满的呢?)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5、父亲终于回来了,他是怎样评价巴迪的诗的?(1)交流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父亲的评价是什么?板书:批评警告(2)你们现在是巴迪的父亲,该怎么说,请你先试一试。你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指导朗读。(3)父亲的话给了巴迪当头一棒,巴迪原以为可以得到父亲的赞赏,没想到却是父亲严厉的批评和警告。如果你是小巴迪,你会觉得怎样?(难过、委屈、沮丧、伤心……)(4)课文中的小巴迪反应如何呢?【课件出示: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师:这两段话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神态、动作)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巴迪当时很难过)能不能换成我走出饭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