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重要情节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体会和理解课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2、初步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了解在正义与邪恶斗争中鲁达的性格,学习其精神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特征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二、介绍作者作品: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自言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白话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施耐庵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精神。这些封建传统思想中的朝廷叛逆,所谓“十恶不赦”的罪人,在作者笔下却都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相反,作者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是尽情揭露,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谨完整且独具一格,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常先以单个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因人生事,开始下一个故事。就好象一个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生。其中也有一些自成段落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众多英雄好汉,如智取生辰纲和三打祝家庄等。《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和经历刻划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描写人物性格,还善于运用比较法、反衬法来突显人物性格。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三、检查预习,正字词音义。1、提辖:宋朝掌管练兵和捕盗的一种武官。2、酒保唱了诺(rě):酒保打了个招呼。酒保,酒店里跑堂的伙计。唱喏,一边作揖,一边打招呼。3、这厮(sī):对人的轻蔑的称呼,相当于“这家伙”“这小子”一类的话。4、聒(guō)噪(zào):吵闹。5、盏(zhǎn)儿:酒杯。6、恁(nèn)地:这样的,如此。7、告禀(bǐng):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8、亲眷(juàn):即亲属、亲戚。9、腌臜(ā·zā)泼才:肮脏的无赖。10、小种(chóng)经略相(xiàng)公〕指北宋名将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兄弟二人同时镇守西北,当时人称兄为“老种经略”,称弟为“小种经略”。经略,官名,掌管边疆军民大事。相公,旧时对上层社会年轻人的敬称。种,作姓读chóng。11、彀(gòu):同“够”。12、赊(shē):赊欠,买货物时延期交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