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三级技能答题提升一.心理咨询的对象:(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二.一般心理问题:1.定义: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2.诊断条件:刺激性质-由于现实生活中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恼、自责等;反应时间-不良情绪持续1月,或间断持续2个月不能自行化解;反应强度-不良情绪反应人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泛化与否-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三.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和依据是什么?1.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6分)。2.诊断依据:1)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3分)2)心理冲突为常形,由现实因素引起。(3分)3)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两个月。(3分)4)社会功能轻度受损。(3分)5)内心痛苦(3分),情绪反应对象未泛化(5分)。四.严重心理问题1.定义: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激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2.诊断条件:刺激性质:诱因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反应时间: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在2个月~6个月;反应强度: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激烈。多数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减轻,但“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泛化与否: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鉴别要点:“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五.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30分)(1)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1)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2)症状表现:主要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后悔、心烦、气愤、苦恼、发脾气、兴趣下降。主要躯体症状是:入睡困难、头昏脑胀、食欲下降、体重下降。3)症状由失业问题引起,属于强烈事实刺激。4)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由现实性冲突引起。5)病程:症状近半年。6)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六.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1.定义: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2.鉴别神经症与非神经症神经症的临床评定(许又新)(一)较复杂的评定方法:明确心理冲突的性质1、常形心理冲突----(1)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2)冲突有明显道德性质2、变形心理冲突----(1)冲突与现实处境无关、{神经症冲突}一般人认为不值得操心的事(2)冲突无道德性质鉴别神经症与非神经症(二)简单易行的方法包括三个方面:1、病程:不足三个月(短程)1分三个月---一年(中程)2分一年以上(长程)3分2、痛苦程度:能自行摆脱(轻)1分劝说后摆脱(中)2分无法摆脱(重)3分3、社会功能:正常工作、交往轻微受损1分工作、社交效率明显下降2分不能工作,回避社交3分评定:总分3分以下--非神经症;4~5分--可疑神经症;6分以上--神经症注释:病程必须在3个月以上。七.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20分)精神状态(2分):情绪低落(2分),内心苦恼(1分)、焦虑(2分)、整日没精打采(1分)、闷闷不乐(1分),觉得自己没有希望(1分),记忆力已大不如前(1分)。身体状态(2分):头昏(1分)、头痛(1分)、晚上入睡困难(1分)、全身疲备不堪(1分)。社会功能状态(2分):学习效率下降,已无法上学(1分)。八.请整理该求助者精神状态的相关资料。(20)1、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