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关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及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方案。一、认真学习,明确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目的和意义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有利于深化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可以密切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增强办学的适应性,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2.有利于减少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负担,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通过工学交替,学生可以取得劳动报酬,解决学习中的一些生活困难。3.有利于缓解学校实践实习条件不足的困难。学生在交替实习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实践动手机会,强化技能的培养,在毕业前,提前与社会接轨。4.有利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向。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达到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5.有利于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实行工学结合,能发挥企业的设备、实践、实习场地及技能人才优势,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学的吸引力。基于此,全校教职员工要切实提高对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认识,积极参与深化办学模式改革。二、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的领导,学校已成立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组长江伟副组长李昆仑崔智博成员毛辉苏树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顾和国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生身份2015年7月份,利用学校暑期期间12届春秋季、13届春秋季、14届春季数控专业学生通过学校就业指处组织到山东烟台富士康长达3个月(7月、8月、9月份)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主要从事质检、一线操作工作。四、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方法与步骤1、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专业根据我校目前专业师资和实验实习条件,充分考虑社会对相关专业的用工需求,决定在计算机及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摄影彩妆与形象设计专业、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等全部5个专业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2、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模式适应教学改革需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办学模式,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据,积极寻求企业合作伙伴,探索校企合作途径,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教学计划、培训内容、考核标准等),实践“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改进教学管理方法,允许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分阶段完成学业。学习与工作交替,学校与企业共育,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增强学生实际技能,形成学校与企业的直通途径,减少企业毕业生参加工作而进行的二次培训。合理调配课程,认真设计实践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大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按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实行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工学交替过程中,运用技能鉴定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取得该模块相应等级的岗位资格证书,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3、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大课程体系创新力度,广泛进行市场调查和论证,瞄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建立有较强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体系。(1)突出职业技术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2)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3)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基本形成讲、练、做相统一的结构。(5)课程内容选择上贯彻“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四新原则,着眼于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采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合理组合模块,以利于形成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