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全体总结会报告各位委员、同志们:现在,我受县委常委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一、实事求是,客观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20*年是我县经济快速崛起、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一年,也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一年。一年来,县委常委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县”总目标,凝心聚力,矢志创新,克难攻坚,开拓奋进,县域经济在极具挑战的情况下,实现了大步跨越。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0亿元,增长28%,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财政总收入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较20*年(除去两权价款收入)均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元,同比分别增长47.5%和34.3%。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工业经济迈上新高点。“工业立县”战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强势增长,完成总产值48.8亿元,同比增长78.9%,原煤产量再创新高,总量达到1300万吨。循环经济示XX县区规划全面启动,在全省县域范围领先一步;以18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甲醇改性汽柴油为代表的循环经济项目顺利开工,标志着我县循环经济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园区经济势头强劲,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入驻企业达到6户。重大工业项目齐头并进,官牌工业广场、蒋家河煤矿、大佛寺瓦斯发电厂等项目基本建成;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煤矿机械厂、热电综合利用等续建项目年度计划如期实现,以煤为主的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坚持以现代农业为引领,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农村经济不断繁荣,实现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全县粮食总产11.9万吨,粮食安全得到保证。“一村一品”快速发展,以果、畜、菜为主的农业基础产业不断壮大。以柿饼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润杨农业开发公司组第1页共11页建运营,农副产品加工、储藏、营销等农村三产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特征初现端倪。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开展,在外务工人员创收7.8亿元。“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全面实现,全县村级公路总里程达到645公里。五种新村模式进一步推广,建成农民新居140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16万户,建成村全部实现“六通六有”目标。落实灾后重建资金5830万元,重建住房33.8万平方米,安置受灾群众2635户。新型农民培训积极开展,群众的政策水平和致富能力显著提高。惠农政策逐一落实,发放粮食直补、农机具、良种等补贴340万元,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非公经济跃上新层次。全县非公组织发展到8006户,完成产值40.4亿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成立运作,全年担保贷款4000万元,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有所缓解。商贸、餐饮、运输、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逐步增大。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花果山、侍郎湖等景点修建性详细规划基本到位。大佛寺丝绸之路申遗和公刘墓、龟蛇山、水帘洞等旅游项目开发进展顺利,“一线两翼”旅游格局初步形成。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快步兴起,旅游经济将成为县域发展的新支点。坚持以县城建设为中心,城市化发展步入新阶段。投入资金6亿多元,实施城建工程41项,其中,开元广场、豳风苑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城市品位渐次提高;XX县区供热如期实现,在全市各县尚属首家;公刘街东段建成通车,XX县区泾河防洪工程、*州大厦、开元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紫薇山生态公园、豳风街和创新路商贸区开发等加速推进,城市建设热潮跌起。城管机制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步入正轨。以“七镇两乡”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城乡商品、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交互流动,小城镇已成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源”。坚持以民生工程为主线,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完成投资2.6亿,建成民生工程266个。基础教育蓬勃发展,职、成、幼教协调推进;教育创强成绩突出,省级强乡镇达到6个,市级第2页共11页达到10个;财政出资3347万,“普九”债务得以化解,率全省100多个县(区)之先。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明显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受益人群不断增加,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