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月考化学试题(化学反应原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molNaOH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2、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3.反应CO+H2O(g)CO2+H2在1000K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K值发生变化的是()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B.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200KC.添加催化剂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4.下列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2H2OH3O++OH-B.H2SH++HS-C.NaHSNa++HS-D.HCO3—+H2OH3O++CO32-5.已知反应H2(g)+Cl2(g)=2HCl(g)ΔH=-184.6kJ·mol-1,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ΔH为()A.+184.6kJ·mol-1B.-92.3kJ·mol-1C.-369.2kJ·mol-1D.+92.3kJ·mol-16.下列事实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B.使用催化剂,提高合成氨的产率C.高锰酸钾(KMnO4)溶液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D.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7.SO2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则SO2属于()A.强电解质B.弱电解质C.非电解质D.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8.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9、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NaOH溶液,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酸液润洗B、开始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消失C、滴定到终点时对酸式滴定管俯视读数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10.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右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Cu2+向铜电极移动1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用心爱心专心1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12.下列各个装置中铁棒被腐蚀由易到难的顺序是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13、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e-=Ag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4、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下列变化:负极:Pb+SO42―-2e-==PbSO4↓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使用该电池电解CuSO4溶液,要得到纯铜1.6g,这时铅蓄电池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A.0.025molB.0.05molC.0.1molD.0.2mol1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d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