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快乐的节日第1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教学重难点1、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2、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教学准备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二、导入课题1、教师出示对联:师:这是什么啊?生:对联师:对联一般什么时候张贴?生:过年的时候。2、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提起节日,小朋友最开心了,春节里穿新衣戴新帽,大街小巷放鞭炮,其实每年除了春节还有很多节日,你知道还有哪能些节日吗?这些节日,你还记得是怎样度过的吗?学生回答。3、师:还有一个我们都喜欢的,属于我们的节日呢?是什么啊?生:六一国际儿童节师:你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由来吗?师小结: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理事会,意大利妇女联合会执委海伦在会上提出要保障世界所有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她代表国际妇联书记处提出建议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这个提议为大会一致通过。师:那还有哪些节日呢?我们还是从对联上来看一看吧!对联一般分为上联和下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上联:泼水摔跤放鞭炮;下联:舞龙看灯赛龙舟;4、板书课题:绘画中的节日三、讲授新课1、同学们细心观察的话,从对联内容中早已经看出,对联中所写的都是一些重大节日。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2、(课件)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课件中猜一猜环节)(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3、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出示课件)(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4、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泼水节。(1)《吃饺子》与《火狗舞》(2)《龙舟》(3)《印尼朋友来中国》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5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课件中“画一画”的环节)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6、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五、讲评学生作品:1、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2、小结: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板书设计:快乐的节日一、对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