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黄钵初中初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卷表格里,共15题,45分)1.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煤气燃烧B.冰雪融化C.西瓜腐烂D.铁管生锈2.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物质是混合物,小雨列出了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水B.南昌啤酒C.阳光牛奶D.滕王阁月饼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D.污染空气的物质包括有害气体、粉尘和二氧化碳5.用量筒量取20ml的水,读数时视线仰望,则所取水的实际体积()A.20mlB.大于20mlC.小于20mlD.无法估计6.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C.向30mL试管中倒入约8mL蒸馏水D.用50mL烧杯量取28.3mL蒸馏水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A.氧气助燃——作燃料B.氮气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C.铜能导电——可作电线D.稀有气体通电发光——作霓虹灯8.1、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9.2010年9月26日至28日中博会在南昌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生态经济”是本届中博会的主题。下列举措不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是()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C.发展城市地铁交通,减少机动车D.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10.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在蓝色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11.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A.空气B.二氧化锰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D.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12.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A.镁+氧气氧化镁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氢气+氯气氯化氢13.下图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5.右上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可节能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水倒流1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锅炉爆炸海水晒盐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酒精挥发17、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酱油C.葡萄酒D.蒸馏水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C.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1/3D.把块状固体投入直立的试管中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氧化反应肯定只有一种生成物。D.缓慢氧化肯定是氧化反应。2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21.存放一瓶氧气,正确的方法是A.瓶口朝下,盖上玻璃片B.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C.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D.瓶口朝上,不盖玻璃片22.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