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平均分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台马小学陈珍连教学内容: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5)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二、联系生活,感悟概念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三、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四、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一)辨析练习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1)(√)(2)(×)(3)(×)(4)(√)(二)基本练习2.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三)深化练习3.(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设计意图】:设计分一分物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活动:插花活动五、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六、课堂作业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