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永和镇一中郑俊丽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3.品味诗歌语言。河北省丰润县人。1926年12月8日生于辽宁锦州,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边读书边从事进步学生运动。1949年毕业,先后任记者、文艺刊物编辑、文艺出版社社长、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刊》编委。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4年与同学合出诗集《石城底青苗》,1948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枪》。至今共出版诗集、诗论集50种。其中《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获1983年首届全国诗集评选一等奖,《春的笑容》获1985年第二届全国诗集评选优秀奖,诗集《生命是一片叶子》获1999年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我的中国》获全国优秀图书奖。此外,诗集《美国之旅》、《在燃烧的战场》和长诗《一月的哀思》等先后获过多种奖项。初读课文,解决问题•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4.理解“树”的形象。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第二部分: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说出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像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的手法?请举例说明。•想像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诗人托物言志,借树抒情。他把树进行人格化和精神化,这些都是依靠想像。通过想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献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指的是什么?•明确:•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如何理解诗的结尾深化了主题?•明确:•表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把诗人情感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梳理巩固•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小组交流学习所得。•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