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3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Ⅱ,试卷Ⅰ为选择题,试卷Ⅱ为非选择题。2.本试卷满分300分,其中试卷Ⅰ140分,试卷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3.请将试卷Ⅰ和试卷Ⅱ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卷Ⅰ选择题部分(共140分)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百家争鸣是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造成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形势”的原因有①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②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③出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现象④墨家与儒家在许多观点上是相对立的,法家则吸收了道家的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13.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钱穆评价的这一制度其特点是A.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关系占统治地位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C.“家”、“国”不分等级依旧森严D.最高统治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14.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下列对图7解析不正确的是A.当时已经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B.“讲经图”中的“经”包括《诗经》C.这种景象可能开始于汉武帝时期D.就当时技术条件来讲,图中的经书只能以竹木简牍为书写材料15.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16.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1图7汉画像石“讲经图”A.李贽赞同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李贽可能是李斯的后代C.李贽思想中存在许多自相矛盾的内容D.李贽从特定角度肯定传统社会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家17.中西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并且是双向的,即包括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在古代以中学西传为主,到近代以西学东渐为主。两种东西方交流的相同点是①交流的内容都仅涉及人文思想②交流的作用都有利于东西方社会的转型③交流的形式都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④交流的途径都离不开海路交通A.②③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18.“左图右史”、“图文互证”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的史实中,图8最能佐证的应是A.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深化过程B.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实现的爱国运动C.推翻君主政体的民主革命的扩展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北方的实践19.有学者说到:“自由主义在整个20世纪被左翼或右翼激进主义围追堵截甚至一度节节败退的命运,甚至今天仍难以在民众中扎根扩散,根源也许就在于这个“慢”字。当激进主义向民众许诺立竿见影的变革时,自由主义许诺的只是漫长生长期之后的瓜熟蒂落”。近代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A.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关B.与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有关C.与近代有识之士救亡图存的探索无关D.与近代没有传播西方的改良思想有关20.伯里克利在《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中提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以下表述与伯里克利的话语不相符合的是A.“我们要在制定法律时始终考虑如何使法律为民主制度服务”(雅典演说家语)B.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向公民开放C.所有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