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是人教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篇幅较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作者先以优美简洁的文字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再以精炼准确的文字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这样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也较持久,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多媒体条件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当今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圆明园知之甚少,所以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情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小组交流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2、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升华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教学难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板书:损失不可估量)二、自动预学,初步感知。师: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看一看它有着怎样辉煌的过去。课件出示:1、默读课文2-4自然段。2、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3、汇报: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课件出示: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理解“举世闻名、瑰宝、精华”三、互动探究师: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再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找到答案。我们先来看看圆明园是以什么举世闻名?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2-4自然段,课件出示:1、再读课文2-4自然段。2、思考:圆明园是以什么举世闻名?你是从哪里知道的?3、找出相关段落或句子做好记号并读一读。读完以后再小组讨论。四、主动展示师: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话,谁能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1、出示句子: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1)圆明园是以什么而举世闻名?出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