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⑵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⑴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⑵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⑶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⑵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⑶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火柴、砂纸。学生用具: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墙铁壁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学习情境]黄铜墙铁壁(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思考[引入新课]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考]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硫酸发生反应?哪些不能?2、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3、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4、镁、锌、铁、铜的活动性如何?1、回忆并写出下列反应:Mg+O2—Al+O2—Cu+O2—Fe+O2—(比较条件、剧烈程度)(指导学生看图8-13,形象理解活动性)活动性:MgZnFeCu(二)置换反应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理解:特点由两种生成两种;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单质。2、“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属的性质如何?得出上五种金属的化学性质。[设问]还有什么实验能比较金属的活动性?[讨论]1、观察反应的特点,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2、总结出金属的活动性AlCuAg[活动与探究1`]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硫酸的反应。记录现象并填表,讨论回答思考问题。写出化学方程式:Mg+HCl---Zn+HCl---Fe+HCl---分析物质的类别特点,是否属化合、分解反应?(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从左至右活动性逐渐减弱[应用]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活动与探究2`]铝与硫酸铜、铜与硝酸银、铜与硫酸铝的反应。观察记录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Al+CuSO4---Cu+AgNO3---[布置作业]P14习题:3、4阅读教材P1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课堂练习]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如能则写出化学方程式:Zn+HCl–Pb+H2SO4–Ag+HCl–Ag+CuCl2–Fe+CuSO4–Cu+Hg(NO3)2--[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