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14年小语阅读教学生本高效课堂展示研讨活动《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假如没有灰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文中运用了作假设、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人见人烦的“灰尘”原来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采用总分结构,2—6自然段以设问架构全文。第4、5、6自然段的结构相似,都是以“事实+假设”的说明方式介绍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3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即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能试着加以运用。“事实+假设”的表达方式是本课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但学生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领悟、运用。设计理念1.把握学情。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将本课字词教学、理解诗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把握课文要点等内容,都设计在导学卡上,让学生课前预学,教师只作检测。2.关注文体。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中,强化文体意识,针对不同的文体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以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就是要做到抓要点,学表达,会运用。3.注重语用教学。语文课应该是学语文,而不是学课文,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2.对比阅读,领悟“事实+假设”的说明方式,并学习运用。教学重点、难点领悟“事实+假设”的说明方式,并学习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话说灰尘1.观看视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2.理解诗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意思。3.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意图:作者以“假如没有灰尘”这个假设作为文题,目的就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介绍灰尘这种司空见惯的东西,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学的导入部分,我们与作者的步伐一致,也采取了这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作者命题的巧妙进行了渗透。〗11.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抓要点)2.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学表达)益阳市2014年小语阅读教学生本高效课堂展示研讨活动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一)抓要点检查预学,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二)明结构1.交流课文结构上的特点。相机点拨:(1)快速浏览课文,搜集文中的“假如没有灰尘”的结果(用“——”标出)。(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3)了解课文运用设问架构全文及总分的结构特点。〖设计意图: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但是这种自学不是漫无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通过有效速读搜集信息,使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发展思维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策略,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三、品读课文,学习表达(一)范例引路,学习第4自然段。1.对比读“事实”和“假设”,了解“作假设”的写法。2.比较句子,体会“作假设”的表达效果。(二)方法迁移,学习第5、6自然段。1.默读第5、6自然段,找出与第4自然段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2.同桌练读“事实”和“假设”部分,在读中体会“作假设”的表达效果。3.练习说话:采用“假如没有灰尘,”的句式说说第5、6自然段的内容。(三)创设语境,学习运用1.选择句子。2.仿照课文第4、5、6段,用“事实+假设”的写法写一段话。2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细菌很微小,一般肉眼看不见,但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广阔的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动植物死亡,但它们的遗体会“消失”,这都是细菌的功劳。A.细菌能把动物植物的死体分解为简单物质,直到变为水、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