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P85-86练习十八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要去超市买6个苹果,我怎样才能买到苹果呢?谁帮帮我?(选好后,拿到秤上称了以后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这6个苹果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P85主题图)(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认识感知1千克1(1)1千克有多重呢?1筒这样的面条就重1千克。(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示范:“掂一掂”的动作)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面条,开始吧。(3)找一找: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味精、这样的一袋洋葱、这样的一袋黄豆。五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面条对比着掂一掂;★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示范解释,师巡视,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你找出来了吗?)③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味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识)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洋葱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示,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面条,一手拎着这袋洋葱觉得差不多重)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盘秤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物品的质量是?(2千克)分别验证绿豆、黄豆、洋葱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感觉比1千克轻)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2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轻轻收回物品。(4)说一说: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3.认识感知1克(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2)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小长方体,这个小长方体就是1克,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与1千克比呢?(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你知道还有什么物体大约重1克吗?(一粒花生米、一颗扣子、两颗黄豆……)(4)感受10克、100克(实物演示)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果冻。分别掂一掂,让同学感受一下。4.克与千克的关系老师这里也有一筒面条,谁知道它的质量是多少吗?(生看质量标识)一筒这样的面条是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