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游戏的形式,以学生最熟悉的数学中的数字为基本纹样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数字的形状、大小、颜色、方向等方面去观察、分析、学习基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点和设计方法,从而引入四方连续花布特征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其它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联系,由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花边、花布的特征的印象,进而引导学生对花边、花布的在生活中的运用;再通过让学生把生活中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图形运用到花边、花布上,并为自己喜欢的日常用品或是生活环境进行设计花边或花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到纹样的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扮靓生活中的花卉纹样》是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四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本课包括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单独纹样、二方连续花边、四方连续的花布的特征进行了解,学习纹样设计的方法,达到把所学美术知识扮靓生活、美化生活的目的。考虑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相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因此,本课我先以后面的连续纹样的内容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作为教学的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绘画、拓印等方法体验到成功设计连续纹样的喜悦,掌握好连续纹样的设计特征后,在第二课时再进行花卉纹样的设计的学习,如此也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了解到纹样的设计不紧可以以花卉为元素,也可以包括人物、动物及其它静物等为设计元素进行设计的。教学内容从顺序上颠覆了教材的安排,但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阿学习的兴趣,及让学生很好地把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整个教学过程是从一个数字为基本纹样的游戏开始,要求学生通过游戏闯关,在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后自主得出二方连续的特征;在老师的示范下,学生尝试用简单的基本纹样完成一幅二方连续作品。接着让学生通过找出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异同,完成对两个知识重点的学习。最后通过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和手段为自己的笔筒的装饰设计与制作,突出所学知识的应用性,达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提高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扮靓生活中的花卉纹样》是一节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可操作性极强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美术课。七年级学生在上册已学过《标志设计》、《让图表说话》这一“设计·应用”类型的课,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作业的完成所能借助的工具和要求有所熟悉;而上册中《画家笔下的色彩》,让学生对色彩知识有了一定的巩固和进一步的了解。《扮靓生活中的花卉纹样》一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和绘制的方法,是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也将为今后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作准备。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为教材中后继的花卉纹样的变形、装饰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三、学情分析这是七年级学生第二学期的美术学习了,学生们经过初中上学期的美术学习,对初中的美术学习的模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工具和材料的表现方法,只是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们能够把以往所学知识运用到本课中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少存在审美能力高于动手能力的特点。所以安排了可以操作性强的拓印方式完成二方连续的绘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主动而积极地配合完成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因此,本节课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所设计的作业要求的难度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