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章节第五章第二节学校昆明市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汤池镇明湖中学年级七年级姓名陈玲燕课题《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2.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3.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一)重点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二)难点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学习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平行线的意义已有了较深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是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而要来说明两直线平行,还只有两个途径: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其中平行公理的推论对条件要求较强,要有三条平行线,且其中的两条分别与第三条平行。如果用平行线定义更难以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因而,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寻找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更普遍的方法。本节内容就是在以上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做平行线的过程,发现判定1,继而推出判定2和判定3,从而让学生从角的数量关系上就能判定线的位置关系。教学环境及相关资源鸿合交互式电子白板,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导学案,引用《名师测控》部分PPT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一、复习平面内两条线先提出问题引发学通过提问,让用电子白板演示平行线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的位置关系以及平行公理,回顾平行线的画法生思考,教师在白板上演示平行线的画法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判断出两条直线平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画法,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如何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二、探索新知1、观察平行线的画法总结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提出问题:如果∠2=3∠,a与b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推理得出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提问若∠2+∠4=180°,直线a,b有什么位置关系?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得出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用表格总结三种判定方法1、通过观察平行线的做法直接得出判定12、在判定1的基础上推出判定23、在判定1判定2的基础上推出判定34、总结归纳三种判定方法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学生通过观察画平行线时三角尺的角的大小不变,也就是同位角相等,由此总结出判定1,通过白板的演示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同时演示的过程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巩固训练,例1、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的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的边缘所夹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灵活应用知识通过几道例题及练习题加强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及应用,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上讲台在白板上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2熟练技能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例2(1)从∠1=∠A,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依据是什么?(2)从∠1=∠C,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依据是什么?练习1、填空:(1)如果∠A=∠3,那么∥,(2)如果∠A+ABE∠=1800,那么∥,(3)如果∠2=∠E,那么∥,(4)如果∠2=,那么DAEB∥(5)如果∠DBC+=1800,那么DBEC∥2、1)若∠2=3∠,则∥________(2)变式1、如图,AD平分∠BAC,∠1=3∠,能推出AB∥CD吗?说明理由变式2、若∠3=25°,∠B=65°,ADBD⊥,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是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例2以及练习1是定理的简单应用,以及简单的推理过程的表述,练习2通过3个变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插入投影仪,对学生作业进行讲评,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易错点,加深印象四、提问:你这节课收学生思考并总结通过总结加深用白板展示三种判定,3小结反思获了哪些?学生的记忆,并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