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1.5分)旅游景观欣赏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据此回答1~2题。1.欣赏下列哪些景观必须把握好时机:①吉林雾凇②峨眉“金顶佛光”③钱塘江大潮④路南石林⑤本溪水洞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2.下列有关旅游资源的欣赏,说法正确的为:A.观桂林山水主要是把握好时机B.观武陵源群峰要注意近观C.“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古代文人观景把握住了时机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欣赏自然景观的色彩美3.人迹罕至的南极洲如今也留下了旅游者的足迹,形成这种旅游现象的特点是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C.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D.旅游目的的娱乐性4.工业旅游的兴起,说明现代旅游的特点之一是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旅游方式的多样性C.旅游内容的多样性D.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歌曲《我想去桂林》中唱到:“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据此回答5~7题:5.一般来说,旅游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①旅游动机②旅游伙伴③闲暇时间④经济条件⑤娱乐消遣A.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6.去桂林旅游的基本条件是A.交通B.食宿C.游览D.娱乐7.退休老爷爷旅游为了满足的需求是A.补偿性B.娱乐性C.发展性D.游览性8.“假日经济”是基于对旅游业何种认识A.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介B.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C.旅游业是“无烟工厂”D.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完成9~10题。9.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如图)。其主要目的是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10.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①“春洼”—大风②“夏岗”—洪水③“冬阳”—低温④“秋平”—大风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关于旅游资源的正确说法是A.人文景观包括公园和城市游乐园B.自然景观以水域风光景观为主C.旅游资源和其他资源相比最突出的特性是其永续性1D.旅游资源是无价的精神文化资源而不是经济资源12.北京故宫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是A.具有多样性,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城市游憩景观的最佳结合点B.给人以情观景的享受C.具有非凡性和历史文化价值,能起到情感升华的巨大作用D.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读云南省某地示意图,回答13~16题:13.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A.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B.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C.竹楼记录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D.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14.图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A.石林B.湖泊C.雪山D.竹楼15.图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共同特点是A.多样性、非凡性B.季节性、地域性C.可创造性、长存性D.可变异性、可移动性16.图中的景观中没有A.地质地貌景观B.水文地理景观C.生物景观D.气象气候景观17.下列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中,位于陇海线和兰新线沿线,又符合自西向东排列的一组是A.峨眉山长江三峡洛阳龙门石窟苏州园林B.敦煌莫高窟秦陵兵马俑黄河三门峡洛阳白马寺C.西安大雁塔大同云冈石窟南京中山陵东岳泰山D.西岳华山四川九寨沟湖北神农架开封宋城18.家住重庆的一位退休教师欲乘火车到庐山旅游,距离最短的乘车路线是A.襄渝线一焦柳线一湘黔线一浙赣线一京九线B.成昆线一宝成线一陇海线一京九线C.川黔线一黔桂线一湘桂线一京广线一浙赣线一京九线D.川黔线一湘黔线一浙赣线一京九线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是重要的人文景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