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畅言教育《蜜蜂引路》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栗金花《蜜蜂引路》是教科版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教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畅言教育1、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重点】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教学难点】1、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2、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1、多媒体课件;2、生字词语卡片、插图;3、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二、自学生字,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2、认清字形。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3、理解词语的意思。谈天:聊天,闲谈。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向导:带路的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四、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五、板书设计20蜜蜂引路yǐnsīpàitánqiāojīngdǎo引路莫斯科派人谈天敲门惊讶向导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课文,了解人物1.学习第一自然段。(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老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畅言教育(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3)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3.学习第三自然段。(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老师小结。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4.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