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ndIII甲AmprNerBamHⅠPstⅠ目的基因外源DNABamHⅠPstⅠPstⅠHindIII乙椒江育英学校2012学年第三次统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C.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利用下列细胞工程技术培养出的新个体中,只具有一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是()①植物组织培养②细胞融合③动物胚胎移植④克隆羊技术A.①②B.②③C.①D.①④3.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完全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完全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切出的DNA片段不能相互连接C.该DNA分子中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有3个D.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4.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同一物种,且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取其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目的植株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5.图甲乙中的箭头表示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Ner表示新霉素抗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质粒用BamHⅠ切割后,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可用PstⅠ和BamHⅠ切割质粒和外源DNAC.用PstⅠ和HindIII酶切,加入DNA连接酶后可得到1种符合要求的重组质粒D.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可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6.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据图所示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由花粉培养到植株A,体现了植物的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B.植株A一定为单倍体植株,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育C.在植株B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都是纯合的D.由花粉培养到植株B,所有过程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7.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C.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8.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共由几种核苷酸组成()A.2种B.4种C.5种D.8种9.研究表明,大多数动物如蛙的受精卵在卵裂期随着卵裂的进行,胚胎的体积并不增大,但胚胎细胞核的总质量与细胞质的总质量(核/质)的比值却发生变化。下列符合卵裂期核质质量比值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10.如图所示,物质A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且与血糖调节有关。物质B是一种淋巴因子,可干扰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物质C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且具有免疫作用。物质D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A.物质A、B、C、D的结构多样性只与a有关B.与A、B、C、D四种物质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A、B、C、D四种物质分别为胰岛素、干扰素、抗体、抗利尿激素D.物质A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物质B、C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物质D的分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11.右图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B.②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D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③进出细胞核用心爱心专心1D.只有在真核细胞中,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