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2新高二暑假考试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2.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4.《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5.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6.《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B.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C.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用心爱心专心D.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8.“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这次会议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C.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10.“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D.徐小姐爱好读书,阅读《申报》、看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11.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兴奋地说:“五年来,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他感叹的洋务建设成就是A.海军的兴办B.电报局的兴办C.民用工业的创办D.新式学堂的兴办1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造成了空前的破坏,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B.垄断组织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形成尖锐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丧失了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