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六、七、八自然段。2、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体会其伟大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朗读词语。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二、精读指导。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要样子?指名读第1小节。(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1)交流。(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了解盘古的伟大吗?(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句子中有反义词,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指导说话,朗读,记忆文中的优美词语。3、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怎样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三、拓展延伸: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四、指导背诵第六、七、八自然段。1、理清描写顺序;气——声音——眼睛——肌肉——血液——筋脉——汗水边读边想象这些部分所化生的事物。2、熟读成诵。五、作业设计1、背诵第六、七、八自然段。2、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里找出这种类型的吗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漫漫下沉,变成了地。板书设计:昏天黑地↑12、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