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2、理解课文中比喻句的意思,体会它们的作用。3、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用抓重点句、重点段,品析句子,体会旧社会穷人家孩子的苦难及作者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所学,说主要内容、确定学法。1、课文哪部分是详写的,哪部分是略写的?学生回答。2、这篇课文这么长,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最合适?集体讨论,确定学法。(抓重点段,品位语言,感情朗读)二、抓重点段,品味语言。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重点段(20~30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最值得品味的句子,细细品读。自学完后,可以找好朋友交流。2、集体交流讨论。(1)、板块一: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下列句子研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A、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从桌子上摔了下来为什么说是摔在“万丈深渊”里?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受人欺)B、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胆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移来换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体会担子重、力气小。板书:担子重、力气小)C、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抓住“一步三滑、打秋千”体会山路险。板书:山路险)D、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脚擦破了好几道口子,煤洒了一地。(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2)、板块二:抓肩膀变化,深入感悟。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挑煤必须用到肩膀,吴运铎的肩膀的他辛勤劳动的见证,更的他坚强意志的见证。在课文中,作者几次写到了他的肩膀?用课件出示写肩膀的句子: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胆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移来换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头上就直冒冷汗。2)、自由读,划出最能体现肩膀变化的词语,细细体会。3)、引导交流:你划出了那些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挑煤时间长,路途遥远,作者意志坚强。)(板书:路途远、意志坚)4)、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5)、把你读得最好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听。(集体评议,并让学生用各种形式练读。)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学生齐读表示肩膀变化的句子。三、根据能力,自主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给自己布置作业,可以继续抄写词语,可以摘录最能体现作者坚强意志的句子,也可以背诵喜欢的段落。四、板书:劳动的开端十二岁挑煤担子重、力气小山路险一步三滑、打秋千意志坚强五、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