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53—54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吗?谁能说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你知道玩跷跷板的数学问题吗?生: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师: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同学们认识天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天平来做一个实验(实物天平太小),老师用屏幕上的天平模拟实验,你看行吗?大家可要认真瞧了。二、探究新知。(一)认识等式:实验:两个小桔子和一个大苹果如果放下去,猜猜天平哪边会重一些?生:苹果重,两个桔子重,一样重。师:大家猜的都有道理。因为两边的重量会有三种不同的关系,(出示三种情况)是这样吗?如果两边的重量是这样的:桔子每个100克,苹果正好200克,这样放下去,天平就一定会(平衡)?也就是说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你会用数学式子来表示这种相等关系吗?生:100+100=200(板书算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即含有等号的的式子)师:他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非常的清晰、简洁,你们觉得是吗?(二)用数学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师:瞧,五年级二班的“数学小博士”大比拼,陈杰和刘正正在现场比赛。你能描述一下现场比赛情况吗?(出示情景)生:陈杰得了60分,刘正得了70分。师: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一下两人的比分的关系吗?生:60<70.(当然也可以用70>60)师:陈杰不甘落后,调整心态继续比赛,陈杰又得了x分,而刘正有些得意,一分也没得。现在你来猜猜看,两人的情况会怎样呢?生:相等,陈杰反超,陈杰仍然落后(出示情景)。师:你会用数学式子来表示三种关系吗?生:60+x=70。师:你能回答你的式子表示什么关系?生:60+x>70,60+x<70师:从刚才的情境中,同学们想一想,数量之间有关系吗?有哪些关系?生:>、<、=的关系或者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三)初步认识方程:师:在刚才这些情景中,我们是用数学关系式表示数量关系的,我觉得非常的清晰、简洁,不过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是很丰富的,不仅仅是重量,比分之间的关系,生活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可以用数学式子来描述,比如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4个情景(情景1:天平上一边100克,一边180克;情景2:女生25块巧克力,男生X块,一共70块;情景3:楼上有Y排,每排22人,楼下720人,一共1050人;情景4:240元不够买4个篮球),大家仔细观察这4个情景,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们能用数学式子来清晰地描述吗?我有一个建议:先独立思考记录下来,再小组交流。生:180>100生:25+X=70生:22Y+720=1050生:4X<240师:从刚才来看,生活中有很多情景确实可以用关系式来进行描述,而且用关系式表示它们的关系非常清晰简洁,有些情景还可以用不同的关系式来表示,这些式子都是描述这些情景的,但是它们有不同,这么多式子放在一起,我们怎么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征?你有办法吗?生:可以分类。师:对,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它们,这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好办法。同学们,你们想自己来分一分类吗?生:一类:相等的,另一类:不相等的。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生:按有无字母来分两类。师:这两种分法都是挺好的,但是为了更清楚的认识一类式子的特征,有时需要进行几次分类,比如把这两种分法结合起来看会更好。一类分成等式和不等式,一类分成含有字母和不含有字母的式子。通过两次分类,我们就得到了4种不同的式子,现在我们可以一类一类的认识它们:师:这一类有什么特征呢?一类: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二类:不含未知数的不等式。三类:不含未知数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