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碧桂园初中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卷一:双基知识部分一、基础知识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单位:;简称为,符号为)4、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5、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声波。6、声音的强弱叫做。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越大,响度越。7、声音的三个特征:、和。8、噪声是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二、巩固知识1、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2、用牛皮纸刮动梳齿,纸片振动起来,并发出声音。快速刮动梳齿比慢速刮动梳齿时纸片振动得,快速刮动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3、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的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声,这说明。4、遇到大风天气,路旁架设的天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嗡嗡声是靠传播来的。5、“不见其人,只听其声”也能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人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的。6、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A海豚能随训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B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C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D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7、“引颈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的高低B响度的大小C前者指音调高低,后者指响度大小D后者指音调高低,前者指响度大小8、音乐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1华南碧桂园初中物理A音量不够B响度不够C频率不够D音色不好9、噪声有时也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以下各种噪声中不是有利的应用的()A有经验的工人凭机器发出的噪声判断故障的原因和部位B足球比赛时,观众喝彩的噪声能鼓舞运动员的士气C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D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噪声烘托演出的效果10、科学家们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用声纳向海底水垂直发射声波,并测得接受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求海底的深度。12、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这是怎么回事?13、一场大雪过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我们会发现周围显得格外的寂静,周围环境的噪声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14、以“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成0.1m/s,则这个世界变成……”写出两个较为合理的场景。2华南碧桂园初中物理卷二:探究性部分1、小明发现播放音乐碟时,用手触摸音箱感觉有微微的振动,而当音乐停止时,振动也停止。他心想:声音的产生是否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把音箱平放,在音箱上面撒些细纸屑。当音箱播放音乐时,纸屑上下跳动。而当音乐停止时,纸屑也停止跳动。(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可参照以上的实验,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小林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小雪在一旁提醒她:“小林,快满了!”小林说:“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雪说:“听出来的。”小林大惑不解。你能帮小林揭开这个谜吗?3、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如果在月球上重做这个实验,我们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3华南碧桂园初中物理卷三:创造性部分小明同学在家里找到了一根废钢锯条,你能否帮助小明设计一些声学实验来体验和验证声音的三个特征?简述各个实验的做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