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高考生物3-2-1精品系列专题【专题知识框架】【考纲解读】考点考纲要求考察角度生态系统的结构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类群、代谢类型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食物链和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的关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Ⅱ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1动的几本规律及其应用动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信息传递的形式;信息传递的特点;信息传递在生物中的具体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种类;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自我调节能力与物种多样性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与生态系统、种群数量变化和种群特征结合在一起考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Ⅰ几种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措施【三年高考命题分析与命题趋势】(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各地都有考查。(2)“生态系统的结构”在高考中也广泛涉及,因为本专题命题往往综合性较强,一个综合题可以全面考查本专题绝大多数知识点。(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在一起考查。在命题角度上,本专题最常见形式为综合命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结合在一起考查。在命题形式上,包括综合性选择题和综合性简答题。生态环境的保护本专题内容较少,知识点也比较简单。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热点知识,在高考中也经常考查。2在命题角度上,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考查环境污染的防治、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等内容。对具体情境的综合分析与种群和生态系统知识结合的题目。考查获取星系的能力和综合、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在在命题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居多,简答题多与前面知识结合。命题趋势:“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为实行新课标地区的新内容,在实行新课标地区将成为热点,但以选择题居多,难度不会很大,难度系数在0.75以上。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社会热点、考查环境污染的防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小,难度系数在0.8左右。“人口与环境”的问题可以与前面专题“种群数量变化”及“生态系统”有关知识结合,考查人口及种群数量变化,能量流动问题。以综合性题目出现,难度适中,难度系数在0.7左右。【核心考点要点归纳】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2.各成分的比较比较项目组成内容作用生物同化类型地位联系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分、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备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无机物→有机物;光能、无机化学能→有机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自养型主要成分(基石)消费者主要包括绝大部分动物,包括营腐生生活和寄生生活的各种生物(如菟丝子)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蟑螂)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异养型物盾循环中的关键成分3.各成分相互关系4拓展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析(1)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联系看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制约的,具体渠道是食物链(网),而食物链的起点(第一营养级)是绿色植物(生产者)。(2)从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上看①绿色植物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如:以乔木为主的生态系统称森林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称草原生态系统。②在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空间分布支配着动物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植物的种类越复杂,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的生活环境就越多样,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就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也就越容易维持。(3)从物质循环角度来看①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能利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是在物质上连接无机界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