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提问候答节奏:静默等花开摘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课堂提问候答时间的长短、有无是决定这提问的效果,决定有效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益,从当前课堂候答的问题随意,无效应答;问题齐答,低效回答;问答范大,难以下口;问题固化,不留余地的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提问候答现状节奏笔者在一次评课活动中得到大致这样的一段评语:x老师在课堂提问后能停下里,肯花时间让学生思考,大概每个问题有2到3秒的时间,这点很值得像我这样的青年老师学习,平时注重这方面的养成。在笔者眼里还未意识到这个问题,原来自己不注意的一个小细节却是有如此重要的,之后便开始留意这一问题,逐步认识到这就是课堂候答或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这也是青年教师在教学初期会遇到的一个教学困境:如何把握课堂候答的节奏。一、课堂提问与提问候答布卢姆将问题分为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性、综合型、评价型六层次,其中前三者是低层次问题,后三者是高层次问题,格莱寿恩认为此分类法具有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课堂提问是课堂中最常见的师生对话和互动方式,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的综合性发展。课堂问答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提问候答是紧跟课堂提问的一步,提问候答或者说课堂提问的等待,即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间。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从以生为本角度出发,课堂提问候答是学生参与、主导的课堂环节;从儿童认知角度看,课堂提问候答是学生对外界的同化和顺应过程,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外界刺激即课堂提问做出反应。2011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张春莉副教授及研究生宁丽曼在《不同水平问题的小学课堂提问实证研究》思考需要过程,过程中的时间长短对课堂提问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课堂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刺激或促进学生的学习,根据课堂提问的类型,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时间思考、整理、反馈,这才是真正的提问效果的体现,课堂候答的时间有无、长短、起着重要的影响。二、提问候答的现状及原因在阐述现状及原因之前,先看看上述《不同水平问题的小学课堂提问实证研究》一文中的一组数据:表二不同水平问题下,优秀案例与一般案例中候答时间的差异优秀课例一般课例低水平问题1秒以内16.3%11.9%1-3秒31.5%27.1%3秒及以上52.2%61.0%M2.1072.491高水平问题1秒以内030.%1-3秒24.1%21.2%3秒及以上75.9%75.8%M2.7592.727从上述数据得出,低水平问题不必等大约2秒即可,高水平问题要适当延长候答时间。暂且不论问题水平高低,课堂候答是必要存在的,且投射出课堂提问候答时间2秒及以上占得整个课堂提问候答比重越来越大,但实际存在候答时间不足、过多甚至是无的误区。究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问题随意,无效应答问题的随意性强,教师曲解有问有答就是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凭感觉随口乱问“是不是”“对不对”“好吗”等无意义的课堂提问,走入课堂提问的形式主义误区。对此类问题学生候答时间难免很短甚至不需要,因为这些问题根本就不需要动脑筋就可以答出来了,在看似热闹非凡的课堂氛围背后,一如既往下,学生对课堂中认知兴趣锐减,在得不到新认知刺激下产生相反作用力即倦怠感倍增,直至抗拒,无助于认识的深化,候答时间不复存在的,也没有必要存在。2.问题齐答,低效回答齐答作为课堂常见的一种回答问题方式存在。该方式运用得当会产生积极影响。齐答面向全体学生,但对象情况不一,若思考、侯答的时间不足,长此以往,学生不假思索地无组织满堂乱嚷,受从众心理影响,培养出一批齐国的“小南郭先生”,往往这样的方式对于学习能力差不多的学生效果较好,对于能力较弱者,会产生消极影响,打击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3.问答范大,难以下口问题宽泛、较大,甚至超越学生认知范围,学生的候答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学生也只能是一脸满然,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超越能力范围的刺激反应也难出现,大多数也只能是教师代答结束。设置这些的问题,脱离最近发展区需求,跳一跳也难找到桃子,更是不知成功的滋味了。4.问题固化,不留余地教师设置问题时剥离文本和学生,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