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取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后面来回移动,直至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一点就是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透镜对光的作用: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器材摆放: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沿一直线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2.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摆放的原因(目的):使每一次所成的像都完整的成在光屏中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应用照相机找焦距投影仪找焦距放大镜照相机:照远景时,物距变大,镜头后缩;照近景时,物距变小,镜头前伸。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一、猜想:(1)平面镜中像比物体小(依据:照镜子时,觉得平面镜中的像比自己小。)(2)平面镜中像与物体等大(依据:把手放在镜子上,看到平面镜中手的像和手一样大。)(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依据:照镜子时,我们向镜子走一步,镜子中的像也向镜子走一步。)二、摆放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中央画一条直线;玻璃板前表面与直线重合,并竖立于桌面放置,在镜前竖直放一只点燃的蜡烛。三、常见问题1.选用玻璃板的原因:透过玻璃板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及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相同的蜡烛2只:便于直接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选用薄玻璃板:光经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会形成两个虚像,使用薄玻璃板可以减小两个像之间的距离,减少对实验的影响。4.选用带点颜色的玻璃板点燃前面的蜡烛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在较暗的环境中操作5.白纸的作用:标记像、物体、镜面的位置。6.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7.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直至与玻璃板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标记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即为像的位置。多次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8.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要如何操作才能得到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连接对应的像点与物点AA’、BB’、CC’,测出物点及对应的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测量时还要测量AA’、BB’、CC’连线与与镜面所在直线知否垂直。四、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进行比较。五、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六、特点:(注意:要写主语,像与物顺序不可颠倒)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三、光的色散1.1666年英国人牛顿利用三棱镜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说明:白光是由七种颜色光混合而成。2.色光三原色:红、绿、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