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世界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间划分】1917年十月革命——1945年二战结束【最新考纲】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现代主义.苏联文学复习资料政治经济文化课本P88-91P80-87.94-96P108.112-113.116-118笔记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复习资料】总体形势:以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到现代史时期,这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时期。政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的局面。受经济危机影响,德.意.日等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并最终把世界拖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面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活力。苏(俄)联率先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也有失败的教训。【阶段特征】思想文化: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动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逐渐兴起。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强。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视的发明,引起人们生活的变化。社会主义社会一.十月革命1.背景(必然性+偶然性)经济:俄国资本主义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导火线)2.进程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并存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1917年4月),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发生七月事件(1917年7月),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彼得格勒起义(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国家诞生①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②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即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诞生。4.意义①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②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鼓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进攻,苏维埃政权统治面临危机2.目的: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3.内容(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评价积极:为战胜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捍卫苏维埃政权。消极:①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起新的经济政治危机;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6.认识①在俄国还不存在彻底取消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还不成熟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1924年逐步取消)1.背景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3.内容(措施)农业: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工业:①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国有国营;②中小企业、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私营。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去。——《列宁全集》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