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授课人:杨阳时间:2018年3月14日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108页的内容,说出洪水和雨涝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以洪涝灾害为例,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109-110页的内容和探究案的材料,能够逐步分析并归纳出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进而总结出洪涝灾害的危害及防洪减灾的措施。3.通过对洪水灾害的剖析,小组合作探究出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树立防灾、减灾意识。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左右,中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雨,其中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课前预习案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类型含义关系洪水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________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____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_____的现象由于两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通称为洪涝灾害雨涝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______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地表径流山洪决口淹没洼地积水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大高强度极端地貌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4、5月份_______地区______开始盛行,______控制本区,暴雨时常发生____月份江淮地区_________影响,________徘徊,形成__________7、8月份________、__________地区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出现_________西南受__________影响,暴雨时有发生8、9月份东南沿海受__________和______影响,多狂风暴雨3.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华南夏季风锋面雨6、7准静止锋锋面雨江淮梅雨华北东北盛夏暴雨西南季风热带气旋台风互动探究区探究导引任务11.探究问题:1、2、4题2.时间:10分钟3.展示:题1小组代表口述答案题2板书展示(随机抽取小组展示,其余小组补充说明)题4稍后展示4.要求:回答语言准确精炼;答案要有所出处或根据。探究导引材料一图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图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划分图探究点一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危害答案材料二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这次特大洪水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如下图。材料三中国的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自60年代以来被大规模围垦造田,加剧了湖区环境生态的劣变。湖北省的洪湖,1964年尚有水田83.2万亩,经多次围湖累计达30万亩,现存水面53万亩。由于湖容减小,严重减弱湖区的调蓄抗灾功能,以致汛期洪涝灾害频繁、低湖田土壤环境恶化,效益下降。探究导引任务21.探究问题:3题2.时间:3分钟3.展示:小组代表口述答案(随机抽取小组展示,其余小组补充说明)4.要求:回答语言准确精炼;答案要有所出处或根据。3.中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典型,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域面积大,河流南北支流同时涨水,共同汇入干流使得干流水位陡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使得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4.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项目内容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并及时预报,对于防御洪水、减轻洪灾的损失有巨大作用防洪减灾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提高调洪能力退耕还湖——提高调洪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防洪减灾措施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控制乱砍滥伐,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加强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洪涝灾害概念特点成因措施自然人为气候(降水)地形水文植被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达标检测区3感谢聆听!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