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1对我国砂石土矿开发管理的调研全国砂石土矿开发管理调研组编者按:为全面摸清我国砂石土矿开采及管理基本情况,探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砂石土矿开采管理的对策措施,国土资源部开发司会同经研院在去年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砂石土矿开采及管理现状的全面调查和部分市(县)典型调查。本期将根据调研所得情况,对我国砂石土矿开采及管理制度的现状进行介绍,并对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供读者参考。目前,我国砂石土矿开发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为规范砂石土矿的准入、出让、审批和监督管理,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浙江省相继出台了关于砂石土矿开采准入、出让、部门协调、审批登记、价款使用和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形成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黑龙江、江苏、重庆等省(市)专门出台了加强砂石土矿开采管理方面的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安徽、福建、湖北等省专门出台了砂石土开采准入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河北、辽宁、福建等省明确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水利部门对河道采砂的管理权限和职责。从登记管理权限看,大多数省以县级发证为主。各地出让程序和要件要求基本一致,主要以市场竞争方式配置砂石土资源。在砂石土矿开采监管方面,各地主要由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矿山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具体实施,主要监管措施包括不定期巡查、卫片执法检查、矿山实测核查、委托第三方监理、开发利用年检、群众举报等。现状各地在砂石土矿布局、准入、矿权设置、出让、审批和监管等方面,都探索了各具特色的做法。各地在砂石土矿布局、准入、采矿权设置、出让、审批和监管等方面探索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做法,可总结如下:编制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持续优化开发布局。2011年全面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以来,各地新设砂石土矿业权更为合理。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521个涉及砂石土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备案入库,对近4万个砂石土采矿权进行了统筹布局。通过编制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各地砂石土采矿权平均面积和单矿产能普遍增大。设置开采准入条件,促进资源规模化开发。各地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编制实施相关规划等方式,对砂石土资源开发设置开采准入条件,促进规模开发。如浙江省实施采矿权“双控”管理,统筹考虑市场需求,通过规划方式明确规划期末采矿权指标控制数,分解为年度总量指标控制当年采矿权投放数,要求新建和改扩建砂石土矿山生产规模一般不低于20万吨/年,大中型砂石土矿山要配备不少于3名地质、测量和采矿技术人员,小型矿山不少于2名。实行园区管理,提升集约化利用水平。河北省邢台县采取整合调整和关闭措施推进布局调整和集约开发,将全县建筑石料用灰岩开采加工企业整合为8个加工园区,停止小型矿山审批,各砂石土矿山企业一律进入园区经营,实行开采加工一条龙式作业,促进了砂石土资源的规模开发,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彻底改变了当地砂石土矿“多、小、散、乱、差”的局面。简化审批要件和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广西于2012年开展行政审批制度“审管分离”改革,将矿产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行政审批办公室,形成“一个部门审批、多个部门监管”的“审管分离”新体制;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将储量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复垦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等要件整合为一个报告,由州、县(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集中会审,对存在的问题一次性告知,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审批效率。推行“净采矿权”出让,维护采矿权人和矿区群众合法权益。浙江省厅于2010年开始在全省推行“净采矿权”出让。2013年进一步细化完善了相关规定。在采矿权选址时,不受理任何公司或个人的申请,由当地乡镇政府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会同涉矿相关部门联合踏勘选址,避免公司或个人提前介入影响公平竞争。在采矿权出让前,由乡镇政府负责提前做好拟出让采矿权矿区范围内所涉及的有关山林、青苗、坟墓、道路使用等一系列的政策处理工作,并将政策处理情况在采矿权出让公告中公开。同时还明确砂石土采矿权出让县级所得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分配使用的比例,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保障矿区群众权益。实施第三方监理制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