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一中2012届高三一轮地理复习(山东教育版)跟踪训练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读右图,完成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A.abcB.defC.aceD.bdf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3~4题。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少、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少、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4.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5~6题。5.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6.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用心爱心专心1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7~8题。7.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②由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③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④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D.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9~10题。9.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10.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用心爱心专心2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11~12题。1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A.甲>丁>丙>乙B.丁>甲>丙>乙C.乙>丁>甲>丙D.丁>乙>丙>甲12.丙地可能位于()A.天山B.秦岭C.大兴安岭D.阴山下图为“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据图完成13~14题。13.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温差逐渐变小B.纬度越来越高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14.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二、综合题(共30分)15.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用心爱心专心3(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①太阳辐射强②气温低③空气稀薄(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其“牵一发”是指什么?(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16.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分别写出图1中数码①、②、③、④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2)说明图1中自然带⑤→①体现的自然带分布规律。(3)自然带②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约为。它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是否有分布?试说明原因。(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填数码)自然带相符;判断B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5)说明自然带⑤分布最广的大洲及自然带④在我国的主要分布规律。答案1.A2.B3.B4.B5.B6.A7.A8.B9.D10.B11.D12.B13.D14.B15.(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③①。(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