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小学科学设计教师:吴旭梅所在学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二小学电子邮箱:519725559@qq.com一、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知识、概念在探究中形成,过程技能通过探究实践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亲历探究活动体验而形成,科学本质在探究中领悟。”因此我在《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中主要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获取和收集信息,加以整理,并与他人交流、讨论、分析、总结等探究活动,逐步了解和认识人类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我是怎样出生的》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的第3课。具体内容有四部分:(一)设计情景,导入课题,激发交流;(二)分组交流,探究学习;(三)模拟体验,感恩父母,珍爱生命;(四)拓展活动。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调查法、探究法、体验法。具体实施:由教师用谈话法导入,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学生利用课前调查法与父母进行调查访谈,并收集证据进行整理;课上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等探究活动,了解自己出生前的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学习从生殖细胞到胎儿分娩的整个过程。学生用体验法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负担与辛苦,从而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并懂得感恩父母,珍爱生命。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动植物繁殖的有关知识,因此很自然地联想到人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作为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生活中人类繁殖后代的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这样的话题对于他们仍然是敏感而神秘的。因此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来学习科学知识。2、在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上,四年级学生已学会如何调查,五年级要求学生学会如何交流和质疑。因此本节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科学探究能力。3、如今的学生有“情感缺失”的现象,因此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同时懂得感恩和回报。四、教学目标:探究过程与方法(1)通过适当的调查方法收集对自己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2)整理信息,选用恰当的方式表述调查结果。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2)了解一些人类出生前的简单情况;(3)知道繁殖生命的共同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2)意识到生命的珍贵,珍爱自己的生命。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教学难点:把重物绑在身上的体验活动。六、教学准备: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以科学教师的名义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告知我们的教学意图,以便家长能配合我们的教学,提高学生与父母的访谈效果。2、学生准备:课前与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访谈并做好记录。上课准备:1、教师准备:(1)本人怀孕时的超声波图像(不同阶段的2张)及本人像片(不同阶段的2张)、女儿的像片(0-5岁各1张)。(2)课件:从生殖细胞到胎儿分娩过程的视频;不同阶段胎儿的图片。2、学生准备:(1)调查记录单、小时候的照片;(2)装满书的书包(约重5.5千克)、绳子。七、教学过程(一)设计情景,导入课题,激发交流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组我和女儿的像片,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同时教师解说:这是我的女儿还在我肚子里时到医院做的超声波图像;这是我怀我女儿时的准妈妈像片,这是我女儿出生后的像片……(教学评价:教师与学生分享有关自己孩子孕育前后的情况,这种正确对待这类敏感话题的态度,为学生后面的大胆交流做了一个表率,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和拘谨,激发了学生和他人交流的兴趣和欲望。)2、师:课前同学们与爸爸妈妈已交流过你们自己出生的前后情况,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那今天大家就一起来交流“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师板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