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伐无道 诛暴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VIP免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伐无道 诛暴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1/31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伐无道 诛暴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31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伐无道 诛暴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3/31
夸其功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谴其暴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1、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2、讲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灭亡的基本史实。3、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自学目标正确答案1、徭役、赋税、刑法、秦二世2、陈胜、吴广、公元前209年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革命首创4、巨鹿、刘邦5、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6、争夺帝位、楚汉之争全对了,给自己送上五颗星吧!秦朝的暴政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统治黑暗、残暴每年服徭役的劳动人民不下三百万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缴国家鞋子卖不出,拐仗成了抢手货。秦二世和宦官赵高狼狈为奸,任意屠杀他的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秦末农民战争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历史事件历史地图看图例看方位看文字各抒己见假如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之前不遇上大雨,按期到达了渔阳,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秦末农民战争各抒已见秦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有何变化?项目时间代表的阶层战争目的利益对象秦亡前秦亡后国家和人民被压迫的农民阶级新的统治阶级推翻秦的统治争当皇帝个人战争性质的变化:秦灭前:农民战争秦灭后:帝位争夺战争借古鉴今从项羽争夺帝位的失败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中,你能总结出什么历史经验教训?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成语竟猜本课涉及到的成语较多,你知道多少呢?请你猜猜看,下列图片和文字指的是秦汉时期的哪个成语。指鹿为马此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此成语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即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此成语比喻不留退路,义无反顾。其作用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此成语的意思是砍了树枝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和“逼上梁山”意思相近。揭竿而起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四面楚歌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约法三章本单元的主题为“统一国家的建立”,然而本课却着重向我们介绍了秦末农民的“起义”,这与单元主题相违背吗?“起义”与“统一”之间有何联系?思维拓展两者并不违背。理由:1、“统一的国家”并不意味着社会的完美无缺,仍然会存在矛盾冲突和对抗。因此,“统一的国家”也会存在“起义”。2、“起义”的作用在于它可以打破旧体制中不合理的成份,促进新政权的不断完善,因此,“起义”可以促使“统一的国家”不断进步,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学会辩证看待历史现象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前期后期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西汉的建立楚汉之争课堂小结记忆歌谣秦朝暴政民愤激,陈吴大泽揭竿起,势如破竹建张楚,起义兵败项刘继。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被灭亡,楚汉之争长四年,刘邦长安建政权。1、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A.垓下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巨鹿之战课堂检测2.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A.匈奴的进攻B.农民起义C.宫廷政变D.武装夺权3、最后推翻秦朝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4.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欢迎指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伐无道 诛暴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