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类比较阅读一、比较(甲)《唐雎不辱使命》与(乙)《隆中对》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秦王色挠()(2)长跪而谢之()(3)总揽英雄()(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君为长者徒以有先生也B、每自此于管仲、乐毅受地于先王C、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D、以大易小易如反掌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道之出淤泥而不染B、固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睢使秦D、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翻译下列句子(1)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者,徒以有先生也。(2)百姓孰敢不算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5、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采用描写。但甲文中唐睢先恭后倨,秦王先倨后恭,一恭一倨形成。乙文中写“隆中对”前,采用的方法,又从加以叙写,进而衬托出诸葛亮的才质非凡。6、甲乙两文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睢、诸葛亮什么样的性格特点。7、从写作内容上看,甲文是写唐睢奉之命出使,与展开对立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的故事。乙文是写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8、两篇文章都是写人叙事的,甲文塑造了唐睢和秦王的形象,唐睢是一个谋臣,秦王是一个君王。乙文通过隆中对策,塑造了诸葛亮具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9、从描写角度来看,甲文用生动地塑造了唐睢的形象,表现了唐睢的严正立场和的布衣精神,乙文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和相结合的方法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10、唐睢、诸葛亮这两位人物都是“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再列举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主要事迹。二、阅读[甲]《陈涉世家》[乙]《隆中对》,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会天大雨(2)时人莫之许也(3)今亡亦死(4)欲信大义于天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令辱之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书C、此人可就见凡三往,乃见D、大楚兴,陈胜王汉室可兴4、按传记的一般体例,甲、乙两文第一段都写了主人公的事,着重表现了他们的。5、从描写角度看,甲文第一段采用来表现人物;乙文第一、二段采用和来表现人物。6、甲乙两文都有主人公对天下的形势精彩地分析,表现了他们和。7、甲乙两文所刻画的主人公形象,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点。甲文中的陈涉是一个,乙文中诸葛亮是一个。8、甲乙两文选材精当,详细分明。甲文主要叙述了;乙文是全文的重点。9、人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甲文中提出了“”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乙文强调只要“人谋”得当,就能实现“”政治蓝图。10、甲乙文都写到“人谋”的重要,请联系实际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三、阅读[甲]《唐雎不辱使命》、乙《五柳先生》,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1)休祲降于天()(2)环堵萧然()(3)秦王怫然怒()(4)不戚戚于贫贱()2、下列加点词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安陵君其许寡人B、安陵君其许寡人亲旧知其如此C、黔娄之妻以五十里之地存者D、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不汲汲于富贵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4、甲、乙两文都是人物传记,但又有所不同,甲文是史学家写的;而乙文则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5、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主要采用来塑造人物形象;乙文则于平淡、客观的之中表现人物。6、甲乙两文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则刻画了一个谋臣形象;乙文则塑造了一位隐士形象。7、甲文通过唐睢与秦王面对面的交锋,表现了唐睢和、的布衣精神,乙文则通过种种叙述赞美了五柳先生精神。8、甲文用生动地塑造了唐睢的形象;乙文则从、、等方面塑造了五柳先生的形象。9、甲乙两文都有或间接或直接点明人物性情的句子。甲文通过唐睢“”这一举动表现出唐睢不畏强暴和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乙文则用“”一句点明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10、“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