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三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主备教师李春华参与教师审核人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2、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3、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学习重点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学习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完成、质疑、点评准备导学过程导学设计补充完善导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了解毛泽东。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二、【预习自测】(5)分钟1、根据汉字写出拼音: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惟余莽莽()竟折()腰风骚()红装素裹()2、解释下列词语:1)、须晴日:等到。2)、看红妆素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4)、稍逊风骚:这里指文学才华。探究案一、【自主学习】:(5)分钟反复朗读成诵,思考这首词上下阙重点写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词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风光无限美好。下阕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二、【合作探究】:(24)分钟1、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学科组长抄写学习目标。导入并学习目标。个小组长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用24分钟合作这3句开篇点题,突出了“冰封”“雪飘”“千里”“万里”是互文,是说“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这3句总写祖国北方的雪景:一望无垠的大地,坚冰封冻,茫茫无际的长空,大雪飘飞。“北国风光”是多么壮观!2、下阕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评价了五位英雄人物。“略输”“稍逊”,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对他们的功绩,既不夸大,又不缩小,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评价,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对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识”二字,也非常准确。对这五个封建帝王的评价,都用“惜”字领起和贯串,“略输”“稍逊”“只识”都有“惜”的意思。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它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风流人物”。这3句是议论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宣告了旧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光复中华的真正英雄。这3句又与上阕结束的3句相呼应,说明在今天只有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历史,迎来“分外妖娆”的光辉的明天。4、指出本文的修辞手法,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三、拓展提升: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