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的尝试以学定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做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以学定教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在以学定教的空间内,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以学定教极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也给教师以更大的选择,同时,教师可以清楚的、冷静的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教得更精粹,更切中学生的需要。以学定教恰似一股清泉已涌入了我的课堂。以学定教使我的虚体的教学设计路线变成了实体的依据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的路线,使固定的设计变成了活性的设计。学生在一种充分自由的状态下,头脑被激活了,情绪被调动了,上课变成了他们最美好的时光。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几个教学片断谈一谈如何以学定教。一、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点为线索,调整教学顺序。克莱恩认为,一般人努力完成工作却很少成功,成功的人则喜欢所做的事并视它为一种游戏,实际上是强调了保持儿童学习兴趣的决定性意义。在教学中,应视这一因素为生命,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那个点为线索,从而调整教学顺序,使学生在最惬意的活动中,投入最主动的学习,此时才赋予教学以真正的意义。如:教学9、10的认识,出示课题后,我问:关于9、10你想知道什么?四种方案:[方案一]数序知识点:1、相邻数2、中间数3、正数倒数1—10[方案二]比较大小知识点:1、10和9比谁大谁小?2、8和9比谁大谁小?3、10除了大于9还大于谁?[方案三]书写知识点:1、9的笔顺及占格方法。2、10和学过的数字比有什么不同?3、写10怎样占格?[方案四]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识点:1、用小棒表示10个一。2、用手指表示10个一。3、10根小棒怎么变成一个十。4、10个一是10,1个十也是10,你发现什么?实际教学中,学生首先提出了“8和9比谁大谁小”这个问题,于是我便以比较大小这个点为线索,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展开其他环节的教学,也就是采用了[方案三],过程如下:师问:关于9、10你想知道什么?生答:我想知道8和9比谁大谁小?师问:谁帮他解答这个问题?生答:8<9,因为8排在9的前面。生答:8<9,因为9比8多1。师问:你能接着提一个问题吗?生问:10和9比谁大谁小?生答:10>9,因为10排在9的后面、10比9多1。师问:10还大于谁?生答:10还大于0、1、2、3、4、5、6、7、8、师问:关于9、10你还想知到什么?……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内部情感十分重要。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比较大小为线索,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的利用了儿童的既有经验和内部资源,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甚至急不可待,不但伸长了手臂,而且几乎要站起身来。这次教学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洽和在情趣上的共鸣。二、以学生的思维状况为根本标准调节教学进程。随着课改的层层深入,我们对备课做得更加充分了。备课中,教师会预测学生的种种信息走向,并预备好种种不同的学习预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进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如:教学关于《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的一节练习课。没想到一道题却引发了近一节课的探究过程。题目是这样的:老师带着28个同学准备租船,请你帮忙设计一个租船方案,看谁的租船方案既经济又合理。(要求:每船准乘4人)生1:用28除以4等于7,所以租7条船。师:有不同意见吗?生2:应该用29除以4等于7余1。因为老师也要坐船,这样共有29人,所以要租8条船。对于他的说法充分肯定后,板书:29÷4=7(条)……1(人)我稍做小结后认为本题已基本解决,准备进行下一个练习。这时,一个同学举起了手:生3:老师,我知道他们怎么坐?这8条船中,有7条船,每条船上坐4人;另外1条船上坐1人。生4:我不是这么想的,因为一个人坐一条船多寂寞呀!我觉得这...